水產品飼料容易發霉,怎樣有效管理?
水產養殖飼料霉變較輕,導致飼料適口性降低,導致水產養殖動物食欲不振,生長緩慢,嚴重者導致水產養殖動物體內毒物殘留,導致中毒死亡。因此,需要重視飼料霉變,水產養殖廠家有效管理飼料非常重要。
一,飼料發霉的原因
1、空氣濕度和環境溫度
飼料發霉實際上是霉菌大量生長和繁殖的結果,而霉菌在飼料中的生長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。飼料中常見的霉菌有:曲霉菌、青霉菌和鐮刀菌。這些微生物大多屬于溫性微生物,Z適生長溫度一般為22-30℃。其中曲霉屬Z適生長溫度約為30℃,青霉屬25℃,鐮刀屬22℃。上述霉菌對環境濕度要求較高,Z適的相對濕度在80%以上。所以霉菌的生長和繁殖與地區氣候條件和季節密切相關。就全國而言,南方地區和華中地區遠遠高于北方地區。在中國南方,5-9月份平均氣溫在22℃以上,相對濕度在80%以上。在這種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,特別是在雨季,霉菌生長繁殖Z旺盛,這個季節大多發生飼料霉變。長時間的雨季導致空氣濕度超過85%,環境溫度超過22-30℃,在這種情況下,霉菌大量生長繁殖,導致飼料發霉的情況十分普遍,給飼料廠、經銷商和農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。
2、飼料含水量高,飼料溫度與環境溫差大
當飼料含水量高于14%時,儲存時容易發霉。如果飼料含水量高于14%Z,與飼料生產配合時沒有干燥和冷卻,但目前大型飼料加工廠的冷卻設備性能良好,使飼料含水量控制在12%以內,一般不會直接導致飼料發霉。然而,當飼料被運輸或儲存在其他地方時,飼料溫度會通過暴露在陽光下來升高。當環境溫度下降時,環境和飼料之間會形成溫差,從而在飼料包裝袋的邊緣形成一層“汽水”(就像冬天在房子里一樣,室內外的溫差會導致水滴在玻璃上)。
3、飼料加工不當
在生產顆粒材料時,冷卻器異常,導致飼料溫度高,溫差大,使其發霉(飼料廠在包裝時要求飼料與環境溫差不超過3℃,可避免此類情況)。冷卻器異常也會直接導致飼料含水量高(飼料水分檢測作為檢測的必要指標,一般不會發生)。
其次,在飼料制粒過程中,提升料斗和管道中堆積的物料會形成霉塊,脫落后進入城市倉庫和包裝袋,導致整個飼料發霉。這種情況發生的比例很小,不會導致大量飼料發霉。
4、飼料儲存和運輸不當
飼料倉庫潮濕,飼料包裝損壞(上下貨物、運輸、鼠害等)。),飼料儲存的位置沒有清理干凈,地面上的材料發霉,從而感染飼料(霉菌污染具有接觸傳染性)。飼料堆放不合理,庫存時間長,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容易發霉。
二,預防措施
1、飼料原料控制。溫度、濕度、水分含量(一般控制在12%以內)嚴格控制飼料或原料在儲存、加工和運輸過程中的含量。
2、加強飼料儲存。飼料儲存場所應內外清潔衛生,包括防潮、防蟲、防鼠、防鳥、防霉等設施;綠色富硒飼料的原料和成品應單獨儲存;飼料儲存過程中,應注意溫度和濕度的變化,定期進行抽樣檢查,發現變質飼料應及時無害化。
3、將膽汁酸添加到飼料中,減少霉菌毒素對動物肝臟的危害,排毒解毒,減輕肝壓。